日本茶道因很好地吸收和繼承了中國唐宋茶道的遺風,特別是將唐宋飲茶文化中注重茶之載體的特點很好地保留下來,在茶道界獨樹一幟,并形成了獨特的茶道具美學宗教。
中國注重品茗,而日本重視茶道文化為載體的茶道具。400年間,日本產生了諸多重量級的“堂口”(制造鐵壺的作坊),如龍文堂、龜文堂、金壽堂、光玉堂等等,不僅保留了中國唐宋茶道具中的煮水器——金質、銀質、鐵質茶壺,也產生了諸多重量級的鐵壺制作大師,并發揚光大。
一把好的日本老壺,集雕塑、繪畫、書法、鑲嵌工藝等于一身。它必定是原壺配原蓋,名師壺蓋更與壺身完美結合。蓋子上的摘鈕更別具匠心,花、鳥、魚、蟲、龍、龜、蛇、獸;梅、蘭、竹、菊、松果等等皆為所用。壺蓋的鈕座也別出心裁,花樣百出。
保存得宜的老鐵壺,其肌理、紋飾與其古老的銹色、及頗具年代感的包漿和皮殼,均展現出悠遠韻味,令人愛不釋手。此外,日本老鐵壺不僅從原料上使用最適合于生活器皿制作的砂鐵,而且當時每一把壸都以傳統“一壸一?!钡墓に囍谱?。
日本“南部鐵壺”的制作過程有64-68道工序,要成為一名專業工匠最少需要15年,而要成為能在鐵壺上刻名的制壺師則需要30-40年功夫。其稀有和珍貴的特性也吸引了藏家的追捧和爭相收藏。
日本茶道相信喝茶從水源開始,金、銀、鐵壺煮過的水因含二價鐵離子,可使鐵壺之水渾厚滑順、韻味醇厚;銀壺之水清甜細致、香氣輕揚;金壺之水在喉韻與香氣間取得絕佳平衡。
在聲音設計上,依工藝師的加工可致如風吹松,如波濤翻滾。聲音的產生基于三個部分,一是底部所裝的響片,這是釜師精心制作的響片,因為有這種響片所以鐵瓶才會有悅耳的聲響;二是壺蓋發出的鳴叫,但此時打開壺蓋時要小心,因為水蒸氣上升,所以容易燙手;三是底部故意設計的凹陷所發出的聲音,所以伴隨著火的大小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響。
而在茶道具的大宗——陶瓷器方面,至豐臣秀吉侵朝掠回掌握較高制瓷技術的工匠后,日本陶瓷業迎來較大的技術飛躍,真正形成近畿的高品質陶瓷器——清水燒、九谷燒。江戶中葉的明末動亂致使中國工匠渡海避難,再次推動了日本陶瓷業的發展,以新九谷燒為代表的精良制瓷業與中國制瓷水品相去不遠,短短時間達至世界瓷器市場30%的占有率。
時至今日,日本日用瓷器造型設計不斷求新、求變、求精、求美,仍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保持長期暢銷不衰,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。